安全生產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施工現場,重點是施工現場管理的標準化和施工作業的標準化。公司已按照《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JGJ/T77-2010)貫標多年,同時,也取得了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如何正確理解和處理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化這兩者之間關系顯得尤其重要,現就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兩者之間區別和聯系進行對比分析,以供各級安全管理人員參考。希望公司各級管理人員不斷創新現場管理機制規范管理體系,強化重點管理,加強施工現場全過程中對人、機、環境的持續有效監控,保持機械設備和施工環境的良好狀態,做到人人職責清晰、事事標準明確、處處管理規范、時時監控有效。 一、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區別 第一、安全生產標準化采取強制原則,而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采取自愿原則。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企業具有健全、科學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規章制度與操作規程,并通過實施嚴格管理,使企業各個施工管理崗位、施工環節的安全工作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規章、規程的要求,使企業施工始終處于良好的安全運行狀態,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滿足廣大從業人員對自身安全和文明生產的愿望。 建設部門出臺了《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JGJ/T77-2010)多年,水利部門近期也推出《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管理暫行辦法》。一系列的行業管理規定的陸續實施,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要求的重要體現。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通過周而復始地進行PDCA循環,即“計劃、行動、監察、改進”活動,使體系功能不斷加強。它要求組織在實施管理體系時始終保持持續改進意識,對體系進行不斷修正和完善,最終實現預防和控制工傷事故、職業病及其損失的目標。組織是否實施該標準,是否進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取決于組織自身的意愿。 第二、安全生產標準化是管理標準,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一個標準。以最近推出《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管理暫行辦法》為例,它共設置13個一級項目、45個二級項目和127個三級項目。對每一項管理活動、設備設施、施工過程及施工環境的評價都有明確的量值規定,以此來判定企業是否達到安全標準。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套企業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達了一種對組織職業健康安全進行管理的思想和規范,主要強調系統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過建立一整套職業健康安全保障機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是與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并列的三大管理體系之一,這種體系是科學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與組織的其它活動及整體的管理是相容的。 第三、安全生產標準化有起點要求,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沒有起點要求。 《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管理暫行辦法》適用于水利行業各單位,采用1000分制考核,并實行扣分制。在三級項目內有多個扣分點的,可累計扣分,直到該三級項目標準分值扣完為止,不出現負分。 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水利部對取得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證書的單位,實施分類指導和督促檢查,一級單位抓鞏固,二級單位抓提升,三級單位抓改進。并視情況組織檢查、抽查,對檢查、抽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進行通報。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用于所有行業,旨在使用一個組織能夠控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并改進其績效,它并未提出具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準則,也未作出設計管理體系的具體規定,也就是說不管這個企業是事故低發單位,還是事故高發、頻發單位,都可以建立體系。 二、安全質量標準化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聯系 第一、都是強調預防為主、持續改進以及動態管理。 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企業安全管理從傳統的經驗型向現代化管理轉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安全管理從事后查處的被動型管理向事前預防的主動型管理轉變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利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科學方法和動態管理,可進一步明確重大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通過持續改進,加強對重大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職業安全風險,不斷改善生產現場作業環境。 安全生產標準化中通過“開展危險源辨識、評價與管理,以及對重要危險源制定應急預案”,從源頭上加強了對職業風險的管理,采用動態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發生概率,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第二、都是強調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我國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對于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范生產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 行為,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保障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標準中所列的考評條款是根據國家和行業法規、標準以及安全健康的有關規定編制的,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就是以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為底線,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了法制軌道。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是預測、度量系統的安全性、規范性、科學性的依據,是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的一條最基本的保障線。 第三、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建立體系的核心和基礎。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和基礎,它相當于體系運行中的作業指導書,可以為危險源的辨識、運行控制、績效改進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產生使體系的具體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有利于體系的有效運行。 綜上所述,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工作兩種必不可少、相輔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標準。兩者各有側重,既不能偏廢,也不能絕對化,要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來實現安全標準,最終達到降低職業風險,提高本質安全的目的。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斷探索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定不移地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融合起來,堅持落實管理體系不走樣、堅持標準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約束、不斷完善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
遵守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組織通過管理方案、運行控制等活動的實施確保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并對法律法規遵守情況進行監視檢查。這與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的精神完全吻合。
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區別及聯系
資訊中心
2014/7/7 0:00:00